您的位置 首页 > 词典

韩信抓项羽的成语典故_韩信把项羽困在

1.有关于韩信的成语

2.四面楚歌的故事

3.与韩信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什么历史典故?

5.有关韩信的历史故事及成语典故

韩信抓项羽的成语典故_韩信把项羽困在

1、胯下之辱:韩信早年贫困潦倒,曾遭受一个屠夫的侮辱,屠夫要求韩信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否则就用剑刺韩信,韩信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忍辱负重,从屠夫的胯下钻过,后来,韩信功成名就,但并未报复那位屠夫,反而感谢屠夫当年的侮辱,让韩信有了后来的成就,这个典故体现了韩信的胸怀大志和忍辱负重。

2、一饭千金:韩信在穷困潦倒时,曾受到一位老妇人的接济,老妇人给韩信饭吃,韩信承诺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老妇人,后来韩信功成名就,果然找到这位老妇人,并给了老妇人千金作为报答,这个典故展示了韩信的知恩图报和诚信为本的品质。

3、背水一战:韩信在攻打赵国时,用背水列阵的战术,让士兵们背靠河水,无路可退,从而激发斗志,最终,汉军大破赵军,取得了胜利,这个典故体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善于运用心理战术的特点。

4、国士无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才出众、无可比拟,韩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在楚汉相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因此有人评价为国士无双,这个典故展现了韩信在历史上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

5、十面埋伏: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用十面埋伏的战术,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围住,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布置重重埋伏,使项羽陷入绝境啊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个典故体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6、拔旗易帜:在韩信攻打赵军的一次战役中,选派轻骑2000人,每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指挥汉军背水列阵,引诱赵军出击,当赵军倾巢而出时,汉军装败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则冲进赵军营中,拔去赵旗,换上汉旗,赵军因此大乱,韩信趁机指挥汉军反击,取得了胜利,这个典故体现了韩信灵活多变的战术和出色的指挥能力。

有关于韩信的成语

一,一饭千金

韩信当年落魄时,经常忍饥挨饿,有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经常给他饭吃。他对施舍他饭菜的老婆婆说,今日之恩,以后定当厚报。多年后,当功成名就的韩信衣锦还乡时,果真做到了自己的承诺,赏赐了她千金。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 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二,胯下之辱

年轻时,韩信经常受到别人欺侮,有次一个同乡屠夫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硬拼会吃亏,便低下头来,从那个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认为韩信胆小鼠,更加看不起他。韩信却默默忍受着屈辱,一心研究兵法,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释义

从胯下爬过的耻辱,指极大的侮辱。

三,气吞山河

陈胜吴广起义后,楚将项梁也趁势起兵。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项梁,却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后,韩信跟了项羽,但是项羽本身军事能力超强,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担任一个小小的郎中。韩信终于失望了,他胸中满怀抱负,意欲匡扶山河社稷,却始终不能一展才华。这时他得知刘邦进入蜀地,于是离开项羽投靠了汉军。最终,经过夏侯婴和萧何的极力推荐,韩信受到重用,建立了不世功业。

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释义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四面楚歌的故事

关于韩信的十个成语及解释有以下:

一、战无不胜,意思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

二、十面埋伏,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发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势所以为十面埋伏。

三、背水一战,比喻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四、居常鞅鞅,意思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五、独当一面,比喻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六、推陈出新,指对旧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故事梗概如下:

楚汉战争时期,项羽的部队遭遇大败后在床上辗转反侧地想着,这时耳边传来凄楚的歌声。

原来这是韩信为了瓦解楚军的士气叫士兵们在外吟唱楚国的歌曲。这动人心弦的楚地歌曲让项羽思绪万千。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家乡的景象,熟悉的乡亲,同时他也想到自已被刘邦跟诸侯的部队围困,不由得唉声叹气起来。

这时侯歌声慢慢的越来越清晰,东西南北此起彼伏。项羽猛的说道:“难道楚国已经全部被刘邦占领了吗?他的部队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楚国人呢?”他开始在桌子上喝起闷酒,虞姬这时坐在项羽边上给他倒酒。

项羽拿着筷子在碗边边敲打伴奏边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这时也悲切切地唱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二人歌还没有唱完项羽早已泪流满面,四周的人都跟着哭了起来。

扩展资料

四面楚歌的发生背景: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四面楚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什么历史典故?

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是韩信的成名战。当时刘邦被困汉中,栈道被烧毁,很难在短时间打回关中。

韩信此时出奇策装慢慢修栈道,实则从陈仓小道悄悄杀入关中,迅速平定三秦,为后来打回中原,和项羽争天下打下了重要基础。

2、背水一战

这是韩信的经典战,虽不是他首创,但运用得恰到好处。

当时韩信和刘邦兵分两路,渡黄河北上攻打赵国,在不利条件下,他取截断自己归路的方法激励士气,背水一战将赵军打垮。这一招被后世名将不断使用。

3、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个成语也是说的背水一战的故事,只是换了种说法。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让自己没有退路,奋勇向前,唯有胜利,才能活下来。这是一种险中求胜的方法。

4、独当一面

楚汉争霸的时候,韩信和刘邦兵分两路夹击项羽,刘邦对韩信这一路心存疑虑,就向张良寻求意见。张良的回答是:韩信能独当一面。意思是说:韩信完全能胜任那一路的工作。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能独立完成某个领域工作的能力。

5、十面埋伏

这是韩信的“封仙”之战,在强悍的霸王项羽面前,他能算无遗策地将项羽包围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比八面都还多两面埋伏,迫使项羽最后逃亡乌江,并在那里走投无路自杀。

6、功高震主

汉朝建立后,由于韩信的功劳太大,使得刘邦的地位都受到他的威胁,这样反而对韩信不好,因为臣不能超过君。果然,不久后刘邦的夫人吕后就对韩信下手了。

7、金石之交

金石之交指的两人关系非常好,像金石一样坚不可破.

韩信曾有一个幕僚劝他自立为王,和刘邦平起平坐,却被韩信拒绝了。幕僚感叹到:你虽觉得和汉王的关系就像金石一样,但终有一天会被他擒获。后来果然应验。

有关韩信的历史故事及成语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思是成败都由于一个人或一件事。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个成语其实是来源于一个历史典故。

一、成也萧何。

韩信年轻的时候,生活穷苦潦倒,被很多人看不起,后来投奔了项羽,他投奔了项羽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但都没有被纳,韩信觉得自己投奔项羽得不到重用后来又去投奔了刘邦。

刘邦开始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名小官。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认识了萧何,萧何当时是刘邦的亲信,很受刘邦的重用。韩信与萧何促膝长谈,他们交谈完以后,萧何对韩信这个人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向刘邦写信推荐韩信,可是在他写信的时候韩信却跑了,萧何得知后连夜骑着马把韩信追了回来。经过萧何的大力推荐,刘邦最终把韩信封为大将军。

二、败也萧何。

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之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对萧何手握大权越来越不放心。因此刘邦想法子收回了韩信的兵权。之后又让人抓了韩信,之后又赦免了他,赦免了之后就封个淮阴侯的虚职给他,让他闲住长安。

韩信被没收了军权之后,整日抑郁寡欢,后来又被人陷害谋反告到吕后那边。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又怕韩信反抗,所以就连同萧何设计把韩信骗进宫,随后就以谋反的罪名将韩信杀了。?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说的是成功因为一个人,失败了也是因为这一个人。

1、背水一战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相争。

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

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

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

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

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2、拔帜易帜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车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其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已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纳李左车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

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

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3、多多益善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用谋士陈平的计策,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

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

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了韩信。

4、胯下之辱

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5、韩信木罂渡黄河

魏王豹是秦亡之后项羽封王时所立,以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金殿)为都城,管辖河东郡。刘邦还定三秦之后,自临晋(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南)渡黄河向东扩展,魏王豹顺应大势,不战而降,归顺汉王,并带兵随汉王东进讨伐项羽。

后来,汉王东征受挫,魏王豹托词亲属有病要回去探视,便离开汉王。回魏之后,他立刻关闭黄河东岸渡口,断绝与汉的来往,重新投向楚霸王。

刘邦看到魏王豹所控制的地区十分重要,从魏国西进可以威胁关中,南下可以截断汉军粮道,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夹击之势。

为了解除这一威胁,刘邦先派郦食其前去劝说魏王豹归顺汉王,并许诺封以万户之邑,却遭到魏王豹的断然拒绝。刘邦见劝说无效,准备向魏王豹发兵,便向郦食其了解魏将领的情况。

刘邦问:“魏大将是谁?”郦食其回答:“是柏直。”刘邦说:“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怎么能抵挡韩信!”又问:“骑兵将领是谁?”回答:“冯敬。”刘邦说:“是秦将冯无择之子,虽然贤能,也不能抵挡灌婴。”

又问:“步兵将领是谁?”回答:“项它。”刘邦说:“不能抵挡曹参。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于是,任用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伐魏。

韩信在出兵之前,也找来郦食其了解魏将领情况。他听说魏王豹不用有战斗经验的周叔为大将,却用没有经验的柏直,心里就有了对敌之策。他分析魏必然凭借黄河天险,扼守黄河主要渡口,取固守的战略,进行持久作战。

所以,他审时度势,针锋相对地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决定用奇袭的战术一举击破魏军的防线。汉高祖二年(前205)八月,韩信率军从关中出发,兵临黄河岸边。

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

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为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啊。”

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仰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

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

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魏王豹闻讯大惊,急忙回师救援,但军心已经大乱,难敌汉军的冲击,全军遭重创后被迫向东退却,韩信率领汉军乘胜追击。

九月,汉军在东垣(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俘虏了魏王豹,韩信兵不血刃进入魏都平阳。随后,韩信又分兵平定了河东52县,在黄河以东置河东郡。

韩信木罂渡军克魏王豹后,消除了魏对关中和黄河以南地区的威胁,取得了汉军开辟北方战场的第一个胜利,对减轻刘邦主力在中原战场作战的压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百度百科——胯下之辱

百度百科——背水一战

百度百科——多多益善

百度百科——韩信木罂渡黄河

百度百科——拔帜易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