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词典

关于度量衡的成语典故_关于度量衡的故事

1.半斤八两的成语典故

2.“半斤八两”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里面的重量半斤就是八两吗?

3.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4.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

关于度量衡的成语典故_关于度量衡的故事

半斤八两是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那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半斤八两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半斤八两成语故事 篇1

解释: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故事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家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十六两制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时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半斤八两成语故事 篇2

从前,有个宰相的孙子是有名的败家子。他把家产都败光了,连饭也吃不上,常常向别人家借米。

有一次,他又借到了一袋米,背到半路上背不动了,只好在路旁歇脚。这时候,恰巧前面走来一个穷人,穿着破衣破裤。他就叫住穷人,讲好了工钱后,让穷人为他背米。

不料,走了一段路程,穷人也气喘吁吁,走不动了。他就埋怨说:“我是宰相的孙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那是常事。你是穷人出身,为什么也这样不中用呢?”

那人不服气,翻翻白眼说:“你怎么能怪我,我并不是穷人出身,我也是宰相的孙子呢!”

半斤八两造句

一、论才学,你们兄妹俩是半斤八两。

二、想想上周伊朗还是邪恶轴心一部分,叙利亚也是半斤八两。

三、你们两的本事也就是半斤八两了,都需加油才行!

四、我整天无所事事,而哥哥整天游手好闲,我们俩真是半斤八两。

五、原来咱们两个半斤八两,都是惧内俱乐部的。

六、例如片中用刀专家玩刀一场,和港产片半斤八两许冠杰在小巴玩刀一幕一模一样,结局打斗戏的镜头运用,则令人想起唐山大兄最后格斗一场的好些情节。

七、最热门的新闻网站表现也半斤八两。

八、也就是说,教育在目的性上也有两面,但这两面不是半斤八两的。

九、在赛前,所有的评论都认为两位选手实力半斤八两,胜负难料。

十、你们两人半斤八两,谁也不必取笑谁。

十一、这两个人谁也不比谁好,真是半斤八两。

十二、挺虎派与打虎派半斤八两地对抗了半年之久,各方摄影高手和科技能人纷纷上场,但最终也没有一个压倒性的说法呈现给社会。

半斤八两成语故事 篇3

眼神不好的王老太去市场买菜,她让菜贩子给她称半斤的西红柿,菜贩子称完之后说:“老太太,你瞧瞧一斤高高的。”

老太太一听嘴上说:“一斤就一斤吧!只要够称就行。”说完王老太拿着西红柿走了。

不一会老太太气呼呼的来找菜贩子评论,她指着西红柿说:“你说这是一斤可我回家一称才半斤,你也太缺德了,竟然差我半斤的称。”

菜贩子大叫委屈,“怎么可能,差你半斤,顶多差你二两,我现在就找钱给你。”

王老太太当然不乐意,说道:“你这人怎么这样,明明差半斤,你非说差二两?”

菜贩子嘿嘿一笑道:“你老没听说过,半斤就是八两吗?所有我只差你二两。”

王老太,气晕了。

半斤八两成语故事 篇4

词目:半斤八两

注音: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释“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来历:古代定秤,以天上的星星为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星。所以,古代一斤为十六两,半斤既是八两。

出处: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3、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4、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示例: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近义词: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并驾齐驱。

反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

成语谜语:谜面:共计五百克。(打一成语)谜底:半斤八两

歇后语:半斤八两——没什么两样、 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使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八,不能读作“bá”。

成语辨形:两,不能写作“俩”。

成语辨析:“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成语典故: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

半斤八两的成语典故

历史上,一斤曾经是十六两,所以半斤是八两。半斤与八两二者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除了约定俗成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成语已经是一个既定的组合,他的意义甚至用法都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空穴来风),但是唯独这个组合你是难以改变的,同时需要结合给出具体的语境。而成语的意义和组合是确定的,不需要Content就可以独立存在并被正确理解。

扩展资料: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示例:

1、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3、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里面的重量半斤就是八两吗?

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来历除了统一度量标准器、规定检定校准制度之外,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的 度制并用十六进制的计量方法,即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以及衡制: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词目 半斤八两 

注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释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来历古代定秤,以天上的星星为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星。所以,古代一斤为十六两,半斤既是八两。 

出处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3,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4,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示例 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近义词 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并驾齐驱。 

反义词 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

成语谜语 谜面:共计五百克。(打一成语)谜底:半斤八两 

歇后语 半斤八两——没什么两样、 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使用程度 常用成语    

成语辨析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

古时候的半斤等于八两。古时度量衡标准与现不同,一斤等于16两,半斤就是八两。

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成语辨析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半斤八两”的成语来由有历史典故。古时度量衡标准与现不同,一斤等于16两,半斤就是八两,“八两=半斤、半斤=八两”两者正好相等。

一斤等于16两,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传说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再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丞相李斯请示一斤定多少两,秦始皇挥笔写下“天下太平”四个字(当然是传说喽,那时候应该是篆字,应该好多笔画)。李斯前思后想之后顿悟,这四个字是16笔,于是定为一斤16两,在原来13颗星基础上又添加了“福禄寿”三星,改成16 两一斤。

成语: 半斤八两

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释: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成语典故

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2]

来历除了统一度量标准器、规定检定校准制度之外,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的 度制并用十六进制的计量方法,即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以及衡制: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