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字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_天下兴亡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是谁?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_天下兴亡

天下兴亡:tiān xià xīng wáng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

顾炎武

(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是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正确答案: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两百余年后,将其缩减为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作者是顾炎武,出自《日知录·正始》卷十三《正始》。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全文(节选)如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译文如下: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成就:

顾炎武把古韵分为10部,其中有4部成为定论,即歌部、阳部、耕部、蒸部。其余几部也都初具规模,后来各家古韵分部,都是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加细加详。顾炎武在音韵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用离析“唐韵”(实际是《广韵》)的方法研究古韵。

宋人也曾研究古韵,但把《唐韵》的每一个韵部看成一个整体,没有想到把它们拆开,因此,尽管把韵部定得很宽,仍然不免出韵。另一个极端是遇字逐个解决,没有注意到语音的系统性。顾炎武则把某些韵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重新与其他的韵部合并。

这样有分有合,既照顾了语音的系统性,又照顾了语音的历史发展。他首先废弃平水韵,回到“唐韵”。

比如把尤韵一部分字如“丘”、“谋”归入“之咍”部,这就是“离析唐韵”,回到古韵。再比如把支、麻、庚三韵各分为二,屋韵分为三,令它们归入不同的古韵部,充分体现了古今语音系统的差别。他的这种离析工作,直到今天大家还公认是很有价值的。

其次,他最先提出用入声配阴声。《诗经》常常有入声字跟阴声字押韵,以及一个字有去入两读的现象,顾炎武从这些现象中认识到,除了收唇音的入声缉、合等韵没有相应的阴声韵以外,入声都应该配阴声。在古音学的分部问题上,有阴阳入三分法,有阴阳两分法,按两分法说,他的作法是对的。

顾炎武在古音学的研究中,一方面有理论的建树,另一方面有对大量材料的分析,所以后来被学者誉为古音学的奠基者,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音学五书》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

释义: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例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端正党风,有责。

2、读书人讲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孤雄于此,莫敢不从。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英雄不出,孰能救民于水火,一统天下以安乐土?

5、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为国子监生,加入复社。清兵入关后,先后依托于弘光、佥都御史王永柞、唐王朱聿键、诗社,组织反清活动。

扩展资料:

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

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