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字典

农家后院七棵树打一生肖_农家后院有哪些生肖

1.经典民间故事有哪些故事

2.中国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3.十八愁绕口令台词

4.春节,中秋,端午节日的来历?

农家后院七棵树打一生肖_农家后院有哪些生肖

何:您是相声演员

李:那没错

何:据说你们这个相声演员也有基本功

李:我们是四门功课

何:哪四门?

李:说 学 逗 唱

何:说 学 逗 唱。那么这个说的方面,您都能说点什么呢?

李:那说得太多了

何:给我们介绍介绍

李:我们能说个绷绷绷啊 蹦蹦蹦啊 憋死牛啊 绕口令啊 说个字意 猜个谜语 对个春联 这个都能说

何:会的不少啊!这么着吧,今天来的观众不少

李:对

何:很热情

李:没错儿

何:我代表观众我烦您给我们表演一段

李:您让我来一什么

何:您给我们来个绷绷绷

李:这绷不了

何:蹦蹦蹦

李:蹦不动

何:憋死牛呢?

李:我憋死了

何:哪个行啊?

李:前面那都是话佐料啊

何:哪个最拿手?

李:打绕口令开始都行

何:哦,绕口令

李:绕口令拿手啊

何:您会绕口令吗

李:这多新鲜

何:我看不透 我看不透

李:介小我们都得学

何:我知道 绕口令,那得是小薄片子嘴儿,我这个嘴儿

李:行,别抿了 别抿了

何:小薄片子嘴儿知道吗

李:还小薄片子嘴儿

何:就您这嘴唇 皇上的妈

李:这怎么讲啊

何:太厚

李:那也比你这城墙拐弯强多了

何:我招你惹你了

李:这嘴唇后没关系

何:我说你条件不行

李:那嘴里头利索啊

何:真利索利索?

李:真利索

何:来一个我听听啊,你来一个我听听啊

李:我来一个?

何:啊~ (对观众)怎么样各位?(鼓掌)诶~~还不是跟你吹

李:怎么?

何:要讲究说绕口令,你跟我比,你撞枪口上了

李:是啊?

何:我把你好有一比

李:比作何来呢?

何:比作何来啊,好比啊,你这个王奶奶碰上我这个玉奶奶了

李:这话怎么讲?

何:你还差一点

李:怎么叫差一点呢

何:王跟玉差一点

李:哦 这字差一点

何:不行

李:那你要这么说的话,说绕口令你跟我碰到一块儿,我拿你也好有一比

何:比作何来啊

李:你是这个马奶奶碰见冯奶奶了

何:这怎么讲呢

李:你还差两点呢

何:呵~这么个差两点。要讲究说绕口令你跟我比啊,我把你比作你这个王奶奶啊碰上我这个王奶奶了

李:怎么讲?

何:你还差三点了

李:嘿~要说绕口令我拿你还好有一比

何:比作何来啊?

李:你是这个能奶奶碰见熊奶奶了

何:这是?

李:你还差四点呢你

何:哦~要讲究说绕口令你跟我比啊我把你比作你这个王奶奶啊跟我这个汪太太碰在一起了

李:怎么讲?

何:你还差五点呢

李:不对啊 王跟汪差三点啊

何:太太那两点不算吗?

李:嘿~这两点也算

何:那是啊

李:那我拿你还好有一比

何:比作何来啊

李:你是这个王奶奶碰见王麻子了 你还差好些点呢你

何:甭斗嘴

李:诶~甭呛火

何:试试 你说一个我就说得上来

李:我在这随便说一个,你就不一定说得上来

何:我说完了以后比你那还清楚

李:是这话啊

何:当然了

李:那没说着绕口令之前呢,我得先讲个小故事

何:哦 小故事

李:这绕口令打这故事里头来

何:我听听

李:我们这后台有两个演员

何:哪位?

李:刚才给您说相声的,一个小曹一个教大刘,这俩人好开玩笑,经常在后台追着打着玩,有一天这大刘追着小曹满世界跑,这小曹躲在门后头,在这旮旯这地方,发现一个短的扁担,这小曹抱着这扁担出门要迎这大刘。您听我这绕口令。

何:完了?

李:完了

何:哪句绕嘴?啊~哪句绕嘴

李:我还没说呢

何:那你这干吗呢

李:我跟你说这故事

何:哦 故事

李:这绕口令打这故事里头来

何:这就出来了?

李:这就出来了

何:我听听!

李:你听听

何:怎么说法呢

李:说 从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何:这个?

李:就这个 怎么了

何:打门旮旯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李:嘿~

何:比你那真着

李:是啊

何:哈哈哈哈...这有什么啊这个

李:别忙 说上来不算完

何:怎么不算完

李:您当说一个就算完了

何:不就这个吗

李:这不算功夫

何:什么功夫

李:讲究的是一口气我们说它十个

何:多少

李:十个

何:你这气力行吗

李:说完了还不算完,一拍胸脯横大鼻梁还得饶上一句

何:哪句

李:哈哈哈 我可没缓气

何:哦?这可是气力活

李:这是功夫啊

何:我听您这十个

李:我先来一遍

何:我给您数着

李:您可得照我这学

何:十个啊

李:十个不多

何:行 行

李:听这个

何:你说得上来我就说得上来

李:是这话 说打门旮旯后头 打门旮旯后头 打门旮旯后头 打门旮旯后头 打门旮旯后头 打门旮旯后头 打门旮旯后头 打门旮旯后头 打门旮旯后头 打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哈哈哈 我可没缓气

(观众掌声)

何:别鼓掌啦!

李:怎么

何:十个门旮旯 那十根扁担呢

李:怎么 我劈了烧火你甭管

何:就这个

李:这你就不一定说得上来

何:谁说的

李:你说一个我听听

何:你说多少个

李:十个

何:十个啊 我一口气

李:说多少

何:说它二十五个

李:霍~翻上一番都多

何:二十五个 完了饶十六个哈哈

李:十六个哈哈?

何:十六个哈哈 横打鼻梁我可没缓气

李:哦 那许你这气力比我这长啊

何:你看我这气力吧

李:那我可给你数着

何:你数着啊

李:二十五个

何:当然了

李:还十六个哈哈?

何:十六个哈哈

李:咱们数这哈哈

何:来着啊 我先运运气啊

李:运足了没有啊

何:没问题了

李:现在能开始了吧

何:听着吧 打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清楚不清楚?

李:清楚

何:一个

李:这么说啊?!

何:啊~

李:一个一个分开了说,那我能说一万多个呢

何:你说一个我听听

李:甭来这个 你连着一口气

何:一口气?

李:知道吗?

何:当然了

李:说一个我听听

何:我说出来就比你清楚

李:是啊?说吧

何:听着吧。二十五个?

李:二十五个

何:十六个哈哈?

李:这不是你说的嘛!

何:听着啊 打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打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打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打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打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打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 打门旮旯后头出来个抱小短扁担的.......(数手指 没声音了)哈哈哈哈哈.....没缓气

(观众“噫~~” 小伟感谢大伙)

李:行了行了你,别谢谢了。还没缓气,什么玩意啊这叫

何:功夫 功夫

李:你这才全嚼了呢

何:这个这个 说简单

李:哦,说还简单

何:真正复杂的、难度大的 唱

李:唱绕口令?

何:诶~快扁有这么一段

李:您先等会儿 快什么

何:快扁

李:快扁?没见过

何:怎么没见过

李:那叫快板

何:诶~有一段绕口令

李:那是基本功的节目

何:基本功。你学过吗

李:嘿~您撞枪口上了,头一段我就学的是这个

何:咱来来

李:咱们俩来来?

何:一人唱半段看谁嘴快,看谁嘴里头干净

李:这可叫打擂

何:那可不

李:前后半段这么唱

何:那可不

李:我还让你个便宜

何:什么便宜

李:我来前半段

何:行,我接后半段

李:我让你休息会儿

何:可以可以

李:我唱完了是你的

何:会打板吗?

李:多新鲜阿 唱快板的不会打板?!

何:得打齐了

李:俩人打齐了

何:打齐了

李:打不齐那叫那叫什么玩艺儿啊

何:行不行

李:没问题

何:咱来来

李:来吧

何:还掳胳膊挽袖子

李:你看 唱快板讲究把这袖口得挽起来啊

何:是这个架式。咱来来啊

李:来吧

何:咱可得打齐了

李:没问题

何:直功直令的

李:错不了

何:你前半段我后半段

李:上下本分开

何:准保比你唱得清楚

李:那不一定

何:赶板跺字

(两人打板)

李:高高山上有一位老僧,身披着衲头几千层。您若问老僧年高迈,曾记得黄河九澄清。五百年前清一澄,倒有这么四千五百层。老僧收了八个徒弟,这么八个弟子可有法名。大徒弟名字就叫青头愣,二徒弟他名叫愣头青。三徒弟名叫僧三点,四徒弟他名叫点三僧。五徒弟名叫蹦葫芦棒,六徒弟名叫棒葫芦蹦。七徒弟名字就叫随风化,八徒弟他的名字就叫做化随风。老师傅教了八宗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青头愣会敲磬,愣头青会撞钟。僧三点会吹管,点三僧会捧笙。蹦葫芦棒会打鼓,棒葫芦蹦会念经。随风化会扫地,这个化随风会点灯。老师傅让他们换一换,要想交换万不能。老师傅一见有了气,要打徒弟整八名。眼看着八位僧人要挨打,又来了五位云游僧。凑齐僧人十三位,一起到后院数玲珑。这个后院有座玲珑塔,咱们上去数单层,回来数双层。谁要是数罢谁就是个大师兄。

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一副铙钹一口磬,一个木头鱼子一盏灯,一个金钟整四两,被那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咱们隔过了二层数三层,三张高桌十二条腿,三个和尚三本经,三副铙钹三口磬,三个木头鱼子三盏灯,三个金钟十二两,被那风儿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五层,五张高桌二十条腿,五个和尚五本经,五副铙钹五口磬,五个木头鱼子五盏灯,五个金钟,二十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七层,七张高桌二十八条腿,七个和尚七本经,这个七副铙钹七口磬,七个木头鱼子七盏灯,七个金钟,二十八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九层,九张高桌三十六条腿,九个和尚九本经,九副铙钹九口磬,九个木头鱼子九盏灯。九个金钟,三十六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一层,十一张高桌条四十四条腿,十一个和尚十一本经,十一副铙钹十一口磬,十一个木头鱼子十一盏灯,十一个金钟,四十四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到了尖的十三层,高桌五十二条腿,十三个和尚十三本经,十三副铙钹十三口磬,十三个木头鱼子十三盏灯,十三个金钟,五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往回数十二层,十二张高桌四十八条腿,十二个和尚十二本经,十二副铙钹十二口磬,十二个木头鱼子十二盏灯,十二个金钟,四十八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十层,十张高桌四十条腿,十个和尚十本经,十副铙钹十口磬,十个木头鱼子十盏灯。十个金钟,四十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八层,八张高桌三十二条腿,八个和尚八本经,八副铙钹八口磬,八个木头鱼子八盏灯,八个金钟,三十二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六层,六张高桌二十四条腿,六个和尚六本经,六副铙钹六口磬,六个木头鱼子六盏灯,六个金钟,二十四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四层。四张高桌十六条腿,四个和尚四本经,四副铙钹四口磬,四个木头鱼子四盏灯。四个金钟,十六两,风儿一刮响哗啷。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二层,两张高桌八条腿,两个和尚两本经,两副铙钹两口磬,两个木头鱼子两盏灯,两个金钟整八两,风儿一刮响哗啷。

僧人数罢玲珑塔,抬起头来看分明:天上看,满天星。地上看,一个坑.坑里看,冻着冰。冰上看,立着松。松上看,落着鹰。山前看,一老僧。僧前看,一本经。屋里看,点着灯。墙上看,钉着钉。钉上看,挂着弓。看着看着花了眼,西北变天起了大风。说大风,好大的风,十个人见了九个人惊。刮散了,满天星。刮平了,地上坑。刮化了,坑中冰。刮倒了,冰上松。刮飞了,松上鹰。刮走了,一老僧。刮碎了,僧前经。刮灭了,屋里灯。刮掉了,墙上钉。刮翻了,钉上弓。直刮的: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僧走经碎灯灭钉掉弓崩这么一段绕口令。

李:接这个

何:(打板)再~见~(要下台)

李:(拽回来)可气不可气啊?再见还在板上

何:短小精干

李:什么短小精干阿?!太短了

何:太短了?

李:跟我这长短得差不多

何:我这后边长着呢

李:你唱啊

何:我唱就比你强

李:不一定

何:你看你唱的慈心泪都快下来了知道吗

李:那不是唱的,那就这毛病

何:你听我这个阿 赶板跺字

李:是吗

何:赶板跺字

李:来吧

何:你听我这个啊

李:唱吧

何:(打板)数九寒天冷风嗖,转年这个春打六九头,正月十五是龙灯会,有一对狮子滚绣球,三月三十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大闹天宫孙悟空就把这个仙桃偷,五月单五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七月七传说本是天河配,牛郎织女泪交流,八月十五云遮月,月里的嫦娥犯了忧愁,要说愁,咱们净说愁,我唱一段绕口令儿一十八愁,说虎也愁,狼是愁,象也愁,这个鹿也愁,骡子也愁马也愁,牛也愁,羊也愁,猪也愁,狗也愁,鸭子也愁鹅也愁,蛤蟆愁,螃蟹愁,蛤蜊愁,乌龟愁,鱼愁虾愁各有分由。虎愁不敢把那高山下,狼愁这个野心耍滑头,象愁脸憨皮又厚,鹿愁头上长犄角,马愁鞴鞍行千里,骡子愁它本是一世休,羊愁从小它把胡子长,牛愁愁的犯牛轴,狗愁改不了那净,猪愁离不开那臭水沟,鸭子愁扁了它的嘴,鹅愁愁来愁去长了个大奔头,蛤蟆愁长了一身脓疱疥,螃蟹愁的净横搂,蛤蜊愁闭关自守,乌龟愁的不敢露头,鱼愁离水不能走,这个虾愁空枪乱扎没准头。

可是那位说你净瞎诌,您说我诌来我就诌,闲来没事啊溜溜舌头啊,说什么上山吱扭扭,什么下山乱点头,什么有头无有尾,这个什么有尾无有头,什么有腿家中坐,什么没腿游,赵州桥什么人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道沟,什么人拖刀桥上站,什么人勒马看春秋,什么人白,什么人黑,什么人的胡子一大堆,什么圆圆在天边,什么圆圆在眼前,什么圆圆长街卖,什么圆圆道两边,什么鸟穿青又穿白,什么鸟穿出皂靴来,什么鸟身披十样锦,什么鸟身披麻布口袋?什么开花节节高,什么开花毛着腰,什么开花无人见,什么开花嘴上嘟着一嘴毛。双扇门,单扇开,我自己破闷儿自己猜。车子上山吱扭扭,瘸子下山乱点头,蛤蟆有头无有尾,蝎子有尾无有头,板凳有腿儿家中坐,粮船没腿儿游,赵州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道沟,周仓扛刀桥上站,关二爷勒马看春秋,罗成白,敬德黑,张飞的胡子一大堆,月亮圆圆在天边,眼镜圆圆在眼前,烧饼圆圆长街卖,车轱辘圆圆道两边,喜鹊穿青又穿白,乌鸦穿出皂靴来,野鸡身披十样锦,鹌鹑身披麻布口袋,芝麻开花节节高,柳树开花毛着腰,橡子开花无人见,老玉米开花嘴上嘟着一嘴毛。

说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偏要扁着绑在板凳上,这个板凳偏不让扁担扁着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着绑在板凳上。

出南门,奔正南,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门口挂着一个蓝布棉门帘,挂着这个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面冲南,摘了这个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

出西门走七步,捡块鸡皮补皮裤,是鸡皮补皮裤,不是鸡皮不必补皮裤。

出西门本正西,树木琅林长不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六五四三二一,五四三二一,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数了半天一棵树,这个一棵树上长七枝,七枝结了七样果,结的是槟子、橙子、橘子、柿子、李子、栗子、梨。

哎哟喂!一点都不累(没底气地说)

弱国有错别字一定要见谅啊

经典民间故事有哪些故事

十八愁绕口令完整台词是:

数九寒天冷嗖嗖,转年春打六九头,正月十五是龙灯会,有一对狮子滚绣球。

三月三王母娘娘蟠桃会,大闹天宫孙猴又把那个仙桃偷。

五月端午是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

七月七传说是天河配,牛郎织女泪双流。

八月十五云遮月,月里的嫦娥犯了忧愁。

要说愁,净说愁,咱两人唱一段儿绕口令的十八愁。

虎也愁,狼也愁,象也愁,鹿也愁,骡子也愁马也愁,猪也愁,狗也愁,牛也愁,羊也愁,鸭子也愁鹅也愁,螃蟹愁,蛤蜊愁,乌龟愁,蛤蟆愁,鱼愁虾愁个个都愁。

虎愁不敢把高山下,狼愁野心耍滑头,象愁脸憨皮又厚,鹿愁长了一对大犄角。

马愁鞴鞍就行千里,骡子愁它是一世休。

羊愁从小它把胡子长,牛愁本是犯过牛轴。

狗愁改不了那净,猪愁离不开它臭水沟。

鸭子愁扁了它的嘴,鹅愁脑瓜门儿上长了一个‘锛儿喽’头。

蛤蟆愁了一身脓疱疥,螃蟹愁的本是净横搂。

蛤蜊愁闭关自守,乌龟愁的胆小尽缩头,鱼愁离开水不能够走,虾愁空枪乱扎没准头。

说我诌,我倒诌,闲来没事我溜溜舌头。

我们那儿有六十六条胡同口,住着一位六十六岁的刘老六,他家里有六十六座好高楼,楼上有六十六篓桂花油,篓上蒙着六十六匹绿绉绸。

绸上绣六十六个大绒球,楼下钉着六十六根儿檀木轴,轴上拴六十六条大青牛。

牛旁蹲着六十六个大马猴。

六十六岁的刘老六,坐在门口啃骨头。

南边来了一条狗,这条狗,好眼熟,它好像大大妈家大大妈妈脑袋、大大妈妈眼睛、大大妈妈耳朵、大大妈妈尾巴、大大妈妈家鳌头狮子狗。

北边又来一条狗,这条狗,嘿!又眼熟,它好像二大妈妈家、二大妈妈脑袋、二大妈妈眼睛、二大妈妈耳朵、二大妈妈尾巴、二大妈妈家鳌头狮子狗。

两条狗打架抢骨头,打成仇。

吓跑了六十六个大马猴,吓惊了六十六条大青牛,拉折了六十六根儿檀木轴,倒了六十六座好高楼,洒了六十六篓桂花油,油了六十六匹绿绉绸,脏了六十六个大绒球。

南边来个气不休,手里拿着土坯头去砍着狗的头,也不知气不休的土坯头打了狗的头,也不知狗的头碰坏气不休的土坯头。

北边来了个秃妞妞,手里拿着个油篓口去套狗的头。

也不知秃妞妞的油篓口套了狗的头,也不知狗的头钻了秃妞妞的油篓口。

狗啃油篓篓油漏,狗不啃油篓篓不漏油。

什么上山吱扭扭?什么下山乱点头?什么有头无有尾?什么有尾无有头?

什么有腿家中坐?什么没腿游?赵州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什么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道沟?什么人扛刀桥上站?

什么人勒马看春秋?什么人白?什么人黑?什么人胡子一大堆?

什么圆圆在天边?什么圆圆在眼前?什么圆圆长街卖?什么圆圆道两边?

什么开花节节高?什么开花毛着腰?什么开花无人见?什么开花一嘴毛?

什么鸟穿青又穿白?什么鸟穿出皂靴来?什么鸟身披十样锦?什么鸟身披麻布口袋?

双扇门,单扇开,你破闷儿我来猜。

车子上山吱扭扭,瘸子下山乱点头,哈蟆有头无有尾,蝎子有尾无有头。

板登有腿儿家中坐,粮船没腿儿游,赵州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儿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周仓扛刀桥上站,关公勒马看春秋。

罗成白,敬德黑,张飞胡子一大堆。

月亮圆圆在天边,眼镜圆圆在眼前,烧饼圆圆长街卖,车轱辘圆圆道两边。

芝麻开花节节高,高粱开花弯着腰,藤子开花无人见,玉米开花一嘴毛。

喜鹊穿青又穿白,乌鸦穿出皂靴来,野鸡身披十样锦,鹗丽儿身披麻布口袋。

一道黑,两道黑,三四五六七道黑,八九道黑十道黑。

买个烟袋乌木杆儿,抓住两头一道黑。

二姐描眉去打鬓,照着个镜子两道黑。

粉皮墙写川字儿,横瞧竖瞧三道黑。

象牙的桌子乌木的腿儿,放在炕上四道黑。

买个小鸡不下蛋,圈在笼里捂到(五道)黑。

挺好的骡子不吃草,拉到街上遛到(六道)黑。

买了个小驴不拉磨,鞴上鞍韂骑(七)到(道)黑。

姐俩南洼去割麦,丢了镰刀拔到(八道)黑。

月窠儿孩子得了疯病,尽点儿艾子灸到(九道)黑。

卖瓜籽的没注意,刷拉撒了一大堆,条帚簸箕不凑手,一个一个拾到(十道)黑。

正月里,正月正,姐妹二人去逛灯,大姐名叫粉红女,二姐名叫女粉红。

粉红女身穿一件粉红袄,女粉红身穿一件袄粉红。粉红女怀抱一瓶粉红酒,女粉红怀抱一瓶酒粉红。

姐妹找了个无人处,推杯换盏饮刘伶。

女粉红喝了粉红女的粉红酒,粉红女喝了女粉红的酒粉红,粉红女喝了一个酩酊醉,女粉红喝了一个醉酩酊。

女粉红揪着粉红女就打,粉红女揪着女粉红就拧。

女粉红撕了粉红女的粉红袄,粉红女就撕了女粉红的袄粉红。

姐妹打罢落下手,自己买线自己缝。

粉红女买了一条粉红线,女粉红买了一条线粉红。

粉红女是反缝缝缝粉红袄,女粉红是缝反缝缝袄粉红。

说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出南门,面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冲南。面铺门口挂着一个蓝布棉门帘。

摘了蓝布棉门帘,看了看面铺面冲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哟,嗬!面铺还是面冲南。

出西门走七步,拾到鸡皮补皮裤。

是鸡皮补皮裤,不是鸡皮不必补皮裤。

我家有个肥净白净八斤鸡,飞到张家后院里。

张家院有个肥净白净八斤狗,咬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

我拿他的肥净白净八斤狗赔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

打南边来个瘸子,担了一挑子茄子,手里拿着个碟子,地下钉着木头橛子。

没留神那橛子绊倒了瘸子,弄撒了瘸子茄子,砸了瘸子碟子,瘸子毛腰拾茄子。

北边来个醉老爷子,腰里掖着烟袋别子,过来要买瘸子茄子,瘸子不卖给醉老爷子茄子,老爷子一生了瘸子茄子,瘸子毛腰捡茄子拾碟子,拔橛子,追老爷子,老爷子一生气,不给瘸子茄子,拿起烟袋别子,也不知老爷子的烟袋别子打了瘸子茄子,也不知瘸子橛子打了老爷子烟袋别子。

闲来没事出城西,树木榔林数不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六城四,三二一,五四三二一,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数了半天一棵树,一棵树长了七个枝,七个枝结了七样果,结的是槟子、橙子、桔子、柿子、李子、栗子、梨!”

绕口令的特点:

绕口令的特点是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和容易混淆的字有意集中在一起,组合成简单、有趣的韵语,形成一种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绕口令是语言训练的好教材,认真练习绕口令可以使头脑反应灵活、用气自如、吐字清晰、口齿伶俐,可以避免口吃,更可作为休闲逗趣的语言游戏。

中国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民间传说故事

·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

·金江圣母三姊妹

·土皇公公管四季

·大禹治水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开天辟地的神话

·中华吉祥画与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八仙桥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孔雀公主

·白蛇传

·神笔马良

·彭武、彭夷开辟武夷山

·“压岁钱”的传说

·双抛桥传说

·正月十五挂红灯的传说

·冰糖葫芦

牛郎织女

·鱼峰山与刘三姐的传说

·三山不见、九桥不流

·吕洞宾与绍兴香糕

·沧州铁狮子的传说

·十二生肖的来历的传说

·七夕的古老传说

“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女娲补天

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开天与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丽的女娲娘娘,甚至看到女娲补天的过程…。

那真是一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经历,讲来都令人鼻酸!

天上的大神女娲,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赋予它们生命。

从此女娲创造了人,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

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惨啊!

女娲为了解救人类,决定石补天,用五色石把天补起来,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

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大洞还没补好,这可怎么办呢?

慈悲的女娲只好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身体来补天上的大洞,亲眼看到那场过程,大龙、精卫和小太极,以及所有的泥娃娃们都哭红了眼睛!

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终于补好了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云霞。

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吴刚伐桂

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

鲤鱼跳龙门

庙峡,又名妙峡。

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

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

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

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

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

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

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

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

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

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

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

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

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

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

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

就在这千钓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

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

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

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

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七夕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鳘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划房内。

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科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要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点了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十八愁绕口令台词

1、开天辟地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也累得倒了下去。

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2、黄帝见广成子远古仙人广成子驾玄鹤来到崆峒山,只见林木葱茏,幽谷滴翠,泾河与胭脂河如两条素练环山而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想住下来养神化气。但美中不足的是,崆峒山还不够高,不足以隔断尘嚣,影响修炼。玉帝知道后,立即派二郎真君挑泰山之石加高崆峒山。二郎真君神力无穷,往来如飞,不日即将崆峒山加高到天廷准许的高度。最后挑来的两块和房子一般大的巨石,不能往上加了,只好丢在山下,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二郎石”。

3、黄帝解梦:《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片段。讲述身体状态与做梦的关系。个人觉得这里的说法比周公解梦靠谱。周公不是专业人士,他要把大部份的精力投入到险恶的政治斗争与繁琐的礼仪制度中,所以解梦只是偶尔灵感激动,不够踏实,例如梦见祼女之类就会有艳遇之类的怪谈。岐伯先生就不同了,他全身心地去了解人体内的五行阴阳运作,进一步上升到精神层次,很朴实很直观。

4、嫘祖养蚕:嫘祖,又名累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嫘祖生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子蟜极,蟜极之子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5、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神话的产生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当时人们必须依靠集体,共同获得生活资料,抵御野兽和敌人;劳动所得有限,必须平均分配。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与自然的主要矛盾,成为人民注意的中心。因此,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其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或半神。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愿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神话故事

春节,中秋,端午节日的来历?

十八愁绕口令

传统

闲暇云游四大部洲,人的心好比是长江水似流,君子人相交是淡淡如水,小人交友蜜里调油,淡淡如水长来往,蜜里调油不到头,交朋友总学桃园三结义,莫学那孙膑庞涓结下冤仇,唱的是,天也愁地也愁,山也愁这个水也是愁,君也愁臣也愁,爹也愁这个娘也是愁,老的也是愁,少的也是愁,恶也愁善也愁,穷也愁这个富也愁,鸭子也愁鹅也愁,这个牛愁马愁一十八也愁,天愁不下那甘露雨,地愁五谷不丰收,山愁本是条了谷子坎,这个水愁本是流不到头,君愁愁的刀兵动,臣愁愁的把官丢,老愁愁的本是没有人管,少愁愁的本是白了他的头,恶愁愁的本是恶贯满,善愁愁的本是修不到头,穷愁愁的本是没有钱使,富愁愁的贼人把他偷,鸭子愁的扁了他的嘴,这个鹅也愁愁来愁去脑瓜门愁出一个奔了头,马愁备鞍行千里,这个牛愁愁的冷风嗖,嗖来嗖去把牛嗖老,送到汤锅里面宰老牛,牛皮蒙鼓千钉钉,送在城里头钟鼓楼,牛肉推在长街上卖,肝肚肠子作个饶头,牛骨头就把牌来做,零零碎碎把色子扣,二对着五这个三了对着四,幺了对着六这个幺不幺六不六,咒骂色子邪骨头,说我诹我就诹,听我没事我捋捋舌头。

数九寒天冷风嗖,转年春打六九头,正月十五是龙灯会,有一对狮子滚绣球,三月三王母娘娘蟠桃会,大闹天宫孙猴儿又把那个仙桃偷,五月端午是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七月初七传说本是一个天河配,牛郎织女泪交流,八月十五云遮月,月里的嫦娥犯忧愁,要说愁,净说愁,唱上一段绕口令儿名字就叫十八愁,狼也愁,虎是愁,象也愁,鹿也愁,骡子也愁马也愁,猪也愁,狗是愁,牛也愁,羊也愁,鸭子也愁鹅也愁,蛤蟆愁,螃蟹愁,蛤蜊愁,乌龟愁,鱼愁虾愁不一样,您听我个个说根由,虎愁不敢把这高山下,狼愁野心耍滑头,象愁脸憨皮又厚,鹿愁长了一对七叉八叉大犄角,马愁鞴鞍行千里,骡子愁它是一世休,羊愁从小它把胡子长,牛愁愁的犯牛轴(鞭子抽),狗愁改不了那净,猪愁离不开那臭水沟,鸭子愁扁了它的嘴,鹅愁脑瓜门儿上长了一个奔了头,蛤蟆愁长了一身脓疱疥,螃蟹愁的净横搂,蛤蜊愁闭关自守,乌龟愁的胆小尽缩头,鱼愁离水不能游,虾愁空枪乱扎没准头。

说我诌我不诌,闲来没事我溜溜舌头,这个绕口令儿最难唱,咱们唱的是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出了便门往东走,离城四十到通州,通州倒有个六十六条胡同口,在里边住着一位六十六岁的刘老六,六十六岁刘老头,六十六岁六老刘,老哥仨盖了那六十六座好高楼,楼上有六十六篓桂花油,篓上蒙着六十六匹鹅缎绸,绸上绣着六十六个狮子滚绣球,在楼外头栽了那六十六根儿柏木轴,轴上拴着六十六头大青牛,在牛上边着六十六个大马猴,刘老六,六老刘,刘老头,这么老哥仨倒坐在门口啃骨头,南边来了一条狗好眼熟,好像那大大妈家大大妈的眉子大大眼睛大大鼻子大大耳朵大大口大大鳌头狮子狗,北边又来一条狗好眼熟,好像那二大妈家二大大眉子二大眼睛二大鼻子二大耳朵二大口二大鳌头狮子狗,这两条狗抢骨头,顺南头跑到北头,碰倒了六十六座好高楼,碰洒了六十六篓桂花油,油了六十六匹鹅缎绸,脏了六十六个狮子滚绣球,在楼外头打倒了六十六根儿柏木轴,打惊了六十六头大青牛,打跑了六十六个大马猴,刘老六,六老刘,刘老头,这么老哥仨打死了狗,又盖起来六十六座好高楼,收起来六十六篓桂花油,洗干净六十六匹鹅缎绸,洗净了六十六个狮子滚绣球,在楼外头栽起来六十六根儿柏木轴,牵回来六十六头大青牛,逮回来六十六个大马猴,刘老六,六老刘,刘老头,这么老哥仨又看见南边来个气不休,手里拿着土坯头去打着狗的头,也不知气不休的土坯头打了狗的头,还是狗的头碰坏气不休的土坯头,打北边来了个秃妞妞,手里拿着个油篓口去套狗的头,也不知秃妞妞的油篓口套了狗的头,还是狗的头钻了秃妞妞的油篓口,狗啃油篓篓油漏,狗不啃油篓篓不漏油。

什么上山吱扭扭,什么下山乱点头,什么有头无有尾,什么有尾无有头,什么有腿家中坐,什么没腿游卞州,赵州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道沟,什么人扛刀桥上站,什么人勒马看春秋,什么人拉着什么人是哈哈笑,什么人拉着什么人是泪交流,什么人白,什么人黑,什么人胡子一大堆,什么圆圆在天边,什么圆圆在眼前,什么圆圆长街卖,什么圆圆道两边,什么开花节节高,什么开花毛着腰,什么开花无人见,什么开花一嘴毛,什么鸟穿青又穿白,什么鸟穿出皂靴来,什么鸟身披十样锦,什么鸟身披麻布口袋?双扇门,单扇开,我自己破闷儿自己猜。车子上山吱扭扭,瘸子下山乱点头,蛤蟆有头无有尾,蝎子有尾无有头,有腿儿的板登家中坐,没腿儿的粮船游卞州,赵州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周仓扛刀桥上站,关公勒马看春秋,小刘海拉着孟姜女是哈哈笑,孟姜女拉着小刘海是泪交流,罗成白,敬德黑,张飞的胡子一大堆,月亮圆圆在天边,眼镜圆圆在眼前,烧饼圆圆长街卖,车轱辘圆圆道两边,芝麻开花节节高,米树开花毛着腰,藤子开花无人见,玉米开花一嘴毛,喜鹊穿青又穿白,乌鸦穿出皂靴来,野鸡身披十样锦,鹗丽儿身披麻布口袋。

一道黑,两道黑,三四五六七道黑,八九道黑十道黑,我买个烟袋乌木杆儿,抓住两头一道黑,二姑娘描眉去打鬓,照着个镜子两道黑,粉皮墙写川字儿,横瞧竖瞧三道黑,象牙的桌子乌木的腿儿,放在炕上四道黑,买个小鸡不下蛋,圈在笼里捂到黑,挺好的骡子不吃草,拉到街上遛到黑,买个小驴不驮磨,配上鞍韂骑到黑,姐俩南洼去割麦,丢了镰刀拔到黑,月窠儿的孩子得了疯病,点起个艾条灸到黑,卖瓜子的打瞌睡,呼啦啦拉撒了那么一大堆,他的笤帚簸箕不凑手,这么一个一个拾到黑。

顺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五斤塌目,顺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提了塌目的喇嘛要拿五斤塌目去换北边哑巴腰里别着的喇叭,别着的喇叭的哑巴不愿意拿喇叭去换提了塌目喇嘛他的塌目,提了塌目的喇嘛就急了,拿起了五斤塌目打了别着的喇叭哑巴一塌目,别着的喇叭的哑巴也急了,顺腰里摘下喇叭,打了提了塌目喇嘛一喇叭,也不知道喇嘛的塌目打了别着的喇叭的哑巴一塌目,还是别着的喇叭的哑巴打了提了塌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回家炖塌目,哑巴回家吹喇叭。

这个绕口令儿最难唱,咱们唱的是山前有四十四个小狮子,山后边有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树,山前四十四个小狮子吃了山后边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树的涩柿子,山前四十四个小狮子让山后边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树的涩柿子给涩死了。

山前住着个崔粗腿,山后边住着个崔腿粗,俩人山前来比腿,也不知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粗腿。山前住着个严圆眼,山后边住着个严眼圆,俩人山前来比眼,也不知严圆眼比严眼圆的眼圆,还是严眼圆比严圆眼的圆眼。

说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别胡炖乱炖充会炖看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我家有个肥净白净八斤鸡,飞到张家后院里,张家后院有个肥净白净八斤狗,咬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卖了他的肥净白净八斤狗,赔了我的肥净白净八斤鸡。

出南门,面正南,有一个面铺面冲南,面铺门口挂着一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看了看面铺面冲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

说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正月里,正月正,姐妹二人去逛灯,大姑娘名叫粉红女,二姑娘名叫女粉红,粉红女身穿一件粉红袄,女粉红身穿一件袄粉红,粉红女怀抱一瓶粉红酒,女粉红怀抱一瓶酒粉红,姐俩找了个无人处,推杯换盏饮刘伶,女粉红喝了粉红女的粉红酒,粉红女喝了女粉红的酒粉红,粉红女喝了一个酩酊醉,女粉红喝了一个醉酩酊,女粉红揪着粉红女就打,粉红女揪着女粉红就拧,女粉红撕了粉红女的粉红袄,粉红女就撕了女粉红的袄粉红,姐妹打罢落下手,自己买线自己缝,粉红女买了一条粉红线,女粉红买了一条线粉红,粉红女是反缝缝缝粉红袄,女粉红是缝反缝缝袄粉红。

南边来个瘸子,担了一挑子茄子,手里拿着个碟子,地下钉着木头橛子,没留神那橛子绊倒了瘸子,撒了瘸子茄子,砸了瘸子碟子,瘸子爬起来要捡茄子,北边来个醉老爷子,腰里掖着烟袋别子,过来要买瘸子茄子,瘸子不乐意卖给醉老爷子茄子,老爷子一生了瘸子茄子,瘸子拔起橛子,追老爷子,快给瘸子茄子,不给瘸子茄子,招呼手里橛子,毛腰捡茄子拾碟子,老爷子一生气,不给瘸子茄子,拿起烟袋别子,就打瘸子,瘸子拿起橛子砍老爷子,也不知老爷子的烟袋别子打了瘸子茄子,也不知瘸子橛子打了老爷子烟袋别子。

闲来没事出城西,树木朗林数不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六城四,三二一,五四三二一,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数了半天一棵树,一棵树长了七个枝,七个枝结了七样果,结的是槟子、橙子、桔子、柿子、李子、栗子、梨,槟子橙子桔子柿子李子栗子梨!

春节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传说之二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以打柴为生。他十分聪颖,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决心把节令定准,可是又不知从何着手。

一天,他上山砍柴,休息时又想起节令的事来,他苦思苦想着,两眼望着那树影直发呆。忽然,他从那移动的树影中受到启发。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可是,当天气出现云阴雾雨时,怎么办呢?后来在山上打柴时,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他的兴趣。他望着那滴哒滴哒的泉水出神。回家后,他就动手做了五层漏壶。用漏水的方法来记时。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地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到农业的生产,老百姓叫苦不迭。天子祖乙也很忧虑,他召集百官寻找节令失常的原因。节令官阿衡说是人们得罪了神造成的。要想节令正常,就得祭拜天神,请求宽恕。天子信以为真,带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天神,并诏渝全国,设台祭天。

万年认为,祭祀是徒劳的。他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和漏水器去见天子,讲明由于节令没有定准而使节令失常的道理。并根据自己多年测定的结果,说明了冬至点,讲清日月运行的周期。天子听后,感到万年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并在天坛前筑起日晷台、漏壶亭,又派十二个童子给万年服侍听用。

过了一些时候,天子派阿衡去向万年了解制历情况。万年拿出自己制作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嫉妒心的阿衡听后,感到忐忑不安,心想:如让万年把节令定准重,就会得到天子的重用,那时我将会怎么样……。他横下一条心,要把万年干掉。

于是,他以重金收买了一个刺客去暗杀万年。可是,万年从早到晚都在辛勤地工作,从不离开日月阁。而日月阁周围又守备森严,刺客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刺客心里很着急,最后决定用箭来射万年。

一天中午,当万年到日晷台观日影时,刺客躲在一个墙角时,拉弓搭箭向万年射去。只听“嗖”的一声,飞箭落在万年的胳膊上。万年应声倒下,童子大叫捉拿刺客。卫士闻讯赶来,捉住刺客,扭送去见天子。

天子从刺客那里获悉这次暗杀万年一事原来是阿衡策划的,便将阿衡处以刑法,并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申星道:“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天子说,“你到这里已三年多了,呕心沥血,制出太阳历,劳苦功高。今天反而遭暗算,负了重伤,现就随我到宫中疗养好了,跟我共度春节。”

万年答道:“承蒙天子厚爱,只是太阳历还是草历,尚不准确,还要把岁末尾时润进去,否则,久而久之,又会造成节令失常。为了不负众望,我必须留在这里,继续把太阳历定准。”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终于把太阳历定准了。当他把太阳历献给天子时,天子见他满头白发,深为感动,就把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今天,人们把春节称为“年”,过年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功高德重的万年。

元宵节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也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心怀鬼胎的蓬蒙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故称作“”。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中秋“赏月”种种

追月 香港人过了八月十五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八月十六的夜晚再过一次,俗称“追月”。十六的晚上,人们扶老携幼,带着帐篷灯具、美酒佳肴,来到海滩,听涛赏月,吟诗弈棋,品酒谈笑。此时,蓝天碧海与月光烛光相映生辉,引人入胜。

行月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广西侗族各村寨的群众踏着月光来到山村开阔地,笙管齐鸣,载歌载舞。远听声乐震天,近观舞姿婆娑,恰似一个大舞台飘在如水的月色里。

望月 中秋之夜,月亮即将升起时,朝鲜族人民争先爬上事先用木杆和松枝搭成的“望月”架。俗谓先看到月亮者可获好运。尔后,人们敲起长鼓铜锣,吹起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走月 流行于苏州一带。中秋之夜,妇女们相约出游,访亲会友,赏月观花,此来彼往,络绎不绝,直至夜深方散。

圆月 陕西长安一带民间在中秋节这天,家家做团圆馍,中间放芝麻和糖等作料,放在锅里烙熟,全家人一同食之,谓之“圆月”。

寻月 藏族同胞度中秋有水中“寻月”习俗。是日夜晚,青年儿童沿着河流,寻找倒映在水中的明月,直至夜深,方归家吃团圆月饼。

祭月 锡伯族于中秋夜,在庭院中设一供桌,上面摆上切开的西瓜及其他果品,然后全家人向月亮叩拜,请月神下凡,品尝人间的瓜果。鄂伦春族也有类似习俗,祈求月神保佑,万事如意。

乞月 中秋夜半之后,广东东莞未婚的男青年三五成群地在月光下燃烧香烛,向月下老人祭拜。传说,此刻是月老为凡间男女牵线做媒之时,月老可为虔诚的小伙子觅上一个美貌多情的伴侣。

照月 浙东民间有“照月”得子风俗。传说,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月圆当空时,独自坐于皎洁的月光之下,可以祈求月神赐福,受孕得子。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但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红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之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稻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

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节吃毛芋

五华县转水镇有一个奇特的传统。每年中秋节晚上,乡亲们每家每户都要蒸一锅带皮的芋头,在赏月时,全家人先吃芋头后吃月饼,并在剥芋皮时说“剥鬼皮”。据说这样一能“避邪”,二是为了纪念人民起义。

传说元朝末期,统治者对汉人进行残酷的统治和压迫,因害怕广大劳动人民起来造反,在每十户劳动人民中就驻一个朝廷的爪牙。这些凶恶的家伙专门监视民众的生活起居,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残害百姓。他们还规定每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谁要用刀都要从爪牙手里借出。

为了反抗这些坏事做绝的爪牙,推翻统治阶级,有个聪明的人想了一个联络大众的办法,他扮成卖芋头的商人,在熟芋头皮下藏着字条送到每家每户,要求人民在中秋之夜赏月时统一行动,把这些爪牙全部杀掉。最后,全国各地的人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行动,每逢中秋节晚上就摆着熟芋头和细茶、老酒、月饼等,一边赏月一边谈论着家事国事,并讲述那久远而的故事。

中秋佳联撷萃

中秋赏月,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情景交融的佳联奇对。

四川巫峡瑶台有一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以叠词的方式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使中秋月色与巫山秀色相对,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古代有一才子,仰望中秋月,吟上联曰: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但他苦思冥想,对不出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那年的除夕之夜,才触动灵感,吟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此联结构严谨,浅显明快。

某年中秋,苏东坡与家人赏月至夜半,出一上联要三个儿子对:半夜二更半。其第三个儿子应对曰:中秋八月中。对得工整贴切,出奇制胜。

杭州市有一座浙江贡院,院门口有一副对联描写了时令与涨潮的关系: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眺,看西湖月满东海潮来。生动准确,意境优美。

清代郑板桥在扬州瘦西湖小金山岛的“月观”上书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形象贴切,充满诗情画意。

有副拆字联:日月同明天不黑,山丘共岳地非低。

还有三副回文联:

月锁云中云锁月;人归夜半夜归人。

月弦上挂上弦月;星斗北移北斗星。

月上楼头楼上月;名题榜首榜题名。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