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库

饮鸩止渴对吗_饮鸩止渴的意思涉及化学反应现象吗

1.“饮鸩止渴,甘之如饴.”是什么意思?

饮鸩止渴对吗_饮鸩止渴的意思涉及化学反应现象吗

鸩:音zhèn ,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諝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諝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諝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饮鸩止渴”。原指以鸩羽浸制毒酒来解渴。后喻仅求解救目前之困境,而不顾将来之祸患;或但看眼前之利益,而不顾严重之后果,常用此语。

“饮鸩止渴,甘之如饴.”是什么意思?

“鸩”是指一种鸟,它的羽毛有剧毒。

比喻只图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

出处《后汉书·霍諝传》

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 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你想,一个人因为口渴不惜喝下用鸩的羽毛浸泡的酒,虽然液体可以暂时缓解口中之渴,但随后而来的即是鸩毒发作的死亡,与成语的意思是不是一样呢?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示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甘之如饴gān zhī rú yí

〖解释〗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出处〗《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示例〗背书背不出,“老师”往往娇嗔,自然骂得人下不了台,而张曜~.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