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库

歇后语的由来和典故_歇后语的由来和含义

1.兔子的尾巴 一一歇后语

2.歇后语典故

3.歇后语的由来 10字

4.荷花结子心连心歇后语的由来

5.粗中有细的歇后语前面一句是什么

6.关于历史人物岳飞的歇后语 岳飞手下的张保歇后语及典故

歇后语的由来和典故_歇后语的由来和含义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的由来:

 据说在元代末年,当时朱元璋没做皇帝之前,他在郭子兴的义军中听令。可是由于这股义军里有好几个主帅,郭子兴和孙德崖等几个主帅意见不合,甚至后来几个人翻脸发生了冲突,使得朱元璋被迫离开了那里,准备回老家安徽濠州。

 当朱元璋走到濠州城里大街上的时候,正看到有一伙打把势卖艺的。他见那些人练了拳脚之后还舞动了各种兵器,引来了一阵阵掌声之余,还得到了人们扔过来的铜钱。看到这里朱元璋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实在没有生活出路的话,也可以卖艺赚钱生活。想到这里自己竟然不禁的笑出了声来,可是正在他发笑的时候,那个刚练完武艺的人来到他身边收铜板,一听朱元璋的笑声,这个人生气了。他以为是朱元璋在笑他刚才练得不好。于是就和朱元璋吵了起来,他们这一吵也把其他人给聚拢了过来。这个卖艺人就对朱元璋说:“既然你笑我练得不好,那咱俩就比试一下,如果你赢了我,我无话可说,我就自认技不如人,你自管走你的路。可如果你要是输给我,那就要当场给我磕头认错。”

 朱元璋本来就没有笑对方武艺练得不好,而且自己是多年没回家乡,这里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当然不愿和对方比武,所以就赶紧解释。可不管朱元璋怎么解释,对方就是不依不饶的。把朱元璋逼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同意了和对方比试一下。于是两个人就亮开架势打了起来,在打到二十几个回合的时候,朱元璋飞起一脚,正踢中对方的要害,一下把那人踢出几米远倒在了地上,那人大口喘气。朱元璋赶紧过去扶他,可那人一摆手说:“我技不如人,今天输了,我认了,你走吧。”

 旁边一些卖艺人的同伙,见自己人被朱元璋踢倒,正要过来打朱元璋,可被那人给拦住了。而且还是那句话:自己技不如人,认栽了。他让那些同伙不要为难朱元璋。就这样朱元璋离开了这群人继续往前走。

 渐渐地天已经黑了,朱元璋走到一个胡同里的时候,正巧一个院落里面出来一个女子往门外泼脏水,一下泼正到了朱元璋的身上。那女子一见觉得不好意思,就赶紧过来赔礼。可二人一打照面,朱元璋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个女人是自己多年没见的姐姐。

 姐弟二人相见当然是好事。朱元璋的姐姐就把他让到家中,姐弟二人聊了些他们这些年的经历。朱元璋又说了他刚才在大街上遇到那些卖艺人的经过。可就在姐弟二人说话的时候,听见外面一阵吵杂声。姐弟二人赶紧出去,可出来一看,朱元璋愣住了。外面来了一群人,而且这群人正是刚才在大街上卖艺的那些人,而这些人一见朱元璋也愣住了。经过一番介绍,朱元璋才知道,原来:刚才那个和他比武的人,竟然是自己没见过面的姐夫,而这伙人里其他那些卖艺的都是自己姐夫的师兄弟。当然那些卖艺人也知道了面前的朱元璋。

 大家认识以后问题又出现了,原来朱元璋和他姐夫比武时踢的那脚非常重,只见现在朱元璋姐夫的脸上全是汗。朱元璋见自己竟然把没见过面的姐夫踢成重伤,心里非常难过,眼含着泪水请姐夫原谅。可这时朱元璋的姐夫却叫过来自己的儿子李文忠,然后说:“孩子,把灯笼挑亮点,让我好好看看你舅舅。”朱元璋的外甥很听话,把灯笼挑到朱元璋的头部斜上方,灯笼的光芒正照射在朱元璋的脸上。朱元璋的姐夫看着朱元璋说:“朱元璋,人们都说你有皇帝相,说你将来能做皇帝,我这次的伤,恐怕是好不了啦。我唯一的牵挂就是你的姐姐和我的儿子李文忠,我想等你将来当了皇帝,别忘了她们娘俩。如果你同意,现在就给你外甥封个官吧?”

 朱元璋当时怎么相信自己将来会做皇帝呢?于是就对他姐夫说:”我照顾我姐姐和外甥是应该的,你就放心吧,你现在就是要好好养伤。”

 “不,我不行了。”朱元璋的.姐夫吃力的说:“我知道,我不行了,你就给你外甥封个官吧?”

 朱元璋还有些犹豫,可这时朱元璋的姐姐也看出自己的丈夫是真的快不行了,就对朱元璋说:“朱元璋,你就听你姐夫的话,给文忠封个官,满足你姐夫最后的遗愿吧?”

 这时朱元璋姐夫的师兄弟也劝朱元璋:让他给李文忠封个官,满足朱元璋姐夫的这个要求。朱元璋在他姐姐和大家的一再劝说下,又看着自己姐夫的痛苦表情。朱元璋用手一指李文忠手里挑着的灯笼说道:“我朱元璋对灯发誓,如果将来有一天我做了皇帝,就封李文忠为:一:天王,二:地王,三······的十王千岁。”听到朱元璋封李文忠十王千岁之后,朱元璋的姐夫微笑一下,死去了。

 后来,朱元璋真的做了皇帝。他的姐姐带着儿子来找朱元璋,而且问朱元璋是否能兑现当年的承诺。朱元璋笑了,他让人准备得像当年一样:让外甥李文忠挑起灯笼,然后郑重宣布:封李文忠为十王千岁。这件事当时被传遍了全国,后来人们就有了这句熟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兔子的尾巴 一一歇后语

下雨天晾衣服——(白费劲儿),因为下雨晾衣服衣服也会被淋湿;

无头苍蝇——(乱撞),因为没有头的苍蝇看不见所以会乱撞;

杀鸡取蛋——( 因小失大),因为一个蛋就把鸡杀了很不值得;

六月天穿皮袍——(不是时候),因为六月正值夏天,穿皮袍很热还不是时候。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扩展资料

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

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歇后语的分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第三,喻物类。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喊打;

第四,故事类。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歇后语典故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比喻办事没有耐心,没有长性。多用来形容邪恶之人,邪恶势力不会长久。典故:在很久以前,其实动物们都没有尾巴。蚊子叮在老黄牛的身上,牛只好忍着痛;松鼠不能有个安身的家,动物们的生活都不方便。

有一个善良的神仙知道了,决定开一个选尾会。这天,动物们一大早就起来了,都陆续的去了山上,可只有兔子起的晚,兔子醒来后,一边喝茶一边往山上走,看见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以为自己去的最早呢!

到了山顶,兔子傻眼了,最后只剩下了一根短短的小尾巴。兔子伤心极了,但没办法,只好拿去。直到现在,兔子还是留着短短的尾巴。

歇后语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歇后语的由来 10字

导语:歇后语是我国特殊的语言文化,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底蕴。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歇后语故事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甥打灯笼?照?舅?

有一句民间邂逅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不过这句歇后语,在生活中有生动真实的诠释。在家乡,春节期间,正月初二是?回娘家?,初五以后称为?送灯?。前者好理解,后者的意思是,初五以后,作为舅舅或者没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给外甥或者还没有外甥的亲戚家里来,其中礼物中必须带有?灯笼?,且至少是一对,也就是灯笼必须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买。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刚出嫁,那么今年娘家要给婆家送至少3对也就是6个灯笼,还要不同品种。其中三种必备的灯分别是?大?、?莲花灯?和?火葫芦灯?,分别代表红红火火、早生贵子和预示给未来外甥送灯。有了外甥以后,哪怕是外甥女,那么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岁。我就是这样的童年过来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灯笼点亮打出来一起在街上玩,还有我现在都会唱的童谣: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

灯笼会,会灯笼,小孩不来我吹了。

西瓜灯,南瓜灯,大街小巷挑灯笼,小鱼立刻唱和着,踢一脚,踹一脚,我的灯笼坏不了。

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

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吓一跳。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从前,大森林里住着母鸡一家和一只凶恶的黄鼠狼。快过年了,黄鼠狼想解解馋,决定把鸡宝宝一家给吃了。路上,他想:我到鸡宝宝家总得有个借口吧?有了,我就扮成去拜年的吧。可是,去拜年没有东西也不行呀,如果不带东西,老母鸡很可能会起疑心的,路上偷点东西吧。走着走着,黄鼠狼来到了小兔家,拔了几个萝卜,然后,他又走到猴子家,顺手偷了两个桃子,?好了,礼物有了,该去吃鸡啦!?黄鼠狼得意地想。?叮铃叮铃,?母鸡家的门铃响了,母鸡问:?谁呀鸡大婶,我来给您拜年了。?黄鼠狼说。母鸡一听,原来是黄鼠狼,她连忙对鸡宝宝说:?孩子,黄鼠狼来了,你快从后门出去,叫黑猫警长来!?鸡大婶,快开门呀!?黄鼠狼有点急了。?来了,来了。?母鸡说道。黄鼠狼见门开了,便惺惺地说:?鸡大婶,近来身体可好好呀,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母鸡沉着地说。?鸡大婶,这是我给你的礼物,以前,我们的祖先发生过一点小矛盾,今天,我是诚心诚意向你道歉的。?黄鼠狼面带微笑地说。?哦,原来你是为这事来的呀!?母鸡慈祥地说,?只要你以后不再吃鸡,不偷东西,不打小动物的主意,我就原谅你!?好的,鸡大婶,我会改正的,只不过,我还有一个请求。?说吧。?母鸡说。?过年了,我没吃的了,我想把你吃了!?黄鼠狼凶狠地向母鸡扑来。就在这危急关头,黑猫警长来了,抓住了黄鼠狼。这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的来历

荷花结子心连心歇后语的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扩展资料

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1、谐音类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2、喻事类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3、喻物类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

4、故事类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粗中有细的歇后语前面一句是什么

出自典故如下:

“荷花结子,一心连心”典故:

《伯牙与钟子期》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伯牙不用说,钟子期也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知音。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

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伯牙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琴弹了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常见的歇后语:

1、阿斗的江山——白送

2、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3、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4、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5、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6、阿哥吃面——瞎抓

7、阿婆留胡子——反常;不正常

8、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

9、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10、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11、挨打的乌龟——缩脖子

12、挨刀的鸭子——乱窜

13、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

关于历史人物岳飞的歇后语 岳飞手下的张保歇后语及典故

粗中有细的歇后语前一句是:张飞有针。

一、含义

张飞这种看起来粗心大意的人也有细心的一面。一般说处事粗疏,而有时却也细致的人。启示我们看人不要看表面,每个人的体内都蕴含着别人所不知道的能力。

二、歇后语故事

张飞曾拜王养年为师父,王养年看张飞做事鲁莽性急,为了改掉其性急的毛病,他便让张飞每天穿绣花针。

张飞天天拿着绣花针,大眼瞪小眼地不知从何处下手,心里万般着急。师父王养年告诉他,做任何事都不能性急,只有耐下性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张飞听从师父的教导,慢慢地在穿针引线中学会了粗中有细的道理。

三、造句

1、鲁智深的性格看起来很粗鲁,可是他粗中有细。

2、其实他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有时也很会关心帮助人的。

3、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做起事来可是粗中有细。

4、文中关于心理活动的描写,虽然比较粗略,却也有粗中有细之处。

歇后语常识:

1、歇后语的定义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后半截是解释、说明。歇后语也叫俏皮话。

2、歇后语的分类

(1)谐音类。如: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2)喻事类。如:一盘象棋下两天—棋逢对手。

(3)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4)故事类(典故、成语)。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答案: 歇后语:岳飞手下的张保———马前卒。

典故:《说岳全传》第25回叙述:张保身材髙大,手使混铁棍。每每跟在岳飞身边保护着他。—次岳飞奉召回京,路过—条河又收下王横。张保、王横各说自己力大腿快。岳飞说我打马—跑,看谁能先赶上我。于是—马跑去七、八里,张王二人放开脚步,—口气赶上,王横刚到马后,张保已走到马前了。岳飞大笑:"你们真是—对:这叫做‘马前张保、马后王横’也。这这就是马前卒张保的由来。

热门文章